10月22日至26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触点未来 影动中国”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在成都大邑安仁古镇举行。活动由全球领先的三大在线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和腾讯影业联合打造,是最具权威的官方网络电影周。电影周内容包括开幕式、新片展映、产业交流沙龙、高峰论坛、闭幕式红毯暨年度盛典等多项内容。
网络周举办期间,正值“中国影视人才四大培养基地之一”的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27周年校庆季。作为电影周联合执行单位之一,川影由学校董事长黄元文总指挥,副校长叶文林、管理系副主任黄娟统筹执行电影周筹备、执行、演出的部分工作。为了配合办好这次中国首届电影网络周,川影予以了高度重视,并将电影周作为27周年校庆期间全程参与的最为重量级活动,积极献力献策,提供服务和保障,同时也让学子们在最前沿的电影盛事中,提高和拓宽对新时代网络电影发展的认识和视野。

论坛领导嘉宾合影
10月24日,网络电影周举足轻重的重磅环节“高峰论坛”在安仁古镇“刘文辉公馆”召开。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影协网工委联席会长饶曙光,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大邑县县长连华出席论坛,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教授主持论坛。

吴曼芳教授主持
来自学界、行业、创作、研究机构等领域的30多位代表精英齐聚论坛,从平台、内容、产业、教育四个维度开展四轮高端对话。其中,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思副教授也参与了“高端对话”主题发言,为电影周的学术研讨和实践借鉴贡献智慧。同时,川影的礼仪、志愿者同学形成了电影周上一道道青春靓丽的风景线……
学界、业界翘楚碰撞火花 直击新时代网络电影的融合与破冰
高端、前沿、引领!高峰论坛以“新时代网络电影的融合与破冰”为主题展开。

饶曙光主任致辞
饶曙光在为论坛致辞时表示,网络电影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高科技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万物互联和视频流的时代即将到来,这将为网络电影提出更多多样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他强调,网络电影的创作和产出要遵循内容生产的基础规律,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凝聚向善向上的精神内核,为中国网络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新业态的转型贡献力量。

郑晓幸主席致辞
郑晓幸在致辞中也提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性、丰富性的需求,这就要求网络电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表示,希望通过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高峰论坛这样的深层对话,能够对中国网络影视的经济转型和推动新业态做出新的贡献。
精彩的致辞开启了学界、业界大拿们的火花碰撞,新时代网络电影的发展“密码”正在解锁。
从“平台、内容、产业、教育”四维度贯通网络电影产业链
探讨“新机遇、新时代、新格局、新力量”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作为技术融合、渠道融合、内容融合的重要基础,为传统电影提供了创新的基因与变革的动力。论坛中的“高端对话”嫁接起了平台方、内容创作者之间的交谈,头脑风暴十足有料,这就告诉你“先锋视角”下网络电影的新机遇、新时代、新格局与新力量。
第一场高端对话环节,围绕“平台优势:网络化生存与产业新机遇”这一话题,由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教授主持,与来自网络视频平台公司的六位高管从多个角度展开了对话与探讨。
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介绍了爱奇艺在网络电影方面未来要做的几件事情,第一是要减少数量,网络电影的数量很多但是参差不齐,未来将向精品化的方向倾斜;第二是更早介入电影的生产、营销和创作,帮助网络电影提升作品的完整度和质量。腾讯企鹅影视副总裁常斌对于网络电影质量良莠不齐有所体会,他认为目前网络电影的商业模式还是平台补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一个良性的路径是,通过提高作品的质量,让观众愿意为网络电影单片付费。阿里大文娱电影业务负责人、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表示,过去三年,网络电影的进步非常明显,网络电影及网络短视频对电影行业带来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进步。内容永远无法替代,永远是互相促进,良性竞争。希望通过下一个三到五年的发展,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的差距越来越小。
网络电影所折射的互联网的力量本质是什么?芒果TV党委委员、副总裁易柯明认为,经过这么多年互联网发展,互联网不再是一个项目,不再是一种业务,不再是一种产业,甚至不完全是一种事业,互联网成为了一种属性,成为了时代所有人、所有机构、所有公司的属性。当它成为基本属性的时候,属性体现的重要特征就是一定有它的阶段性,网络电影也有其阶段性。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也认同网络电影发展的阶段性,她说,就网络电影或者是网络剧而言,电影的分类不以网络和数字院线来区分,而是有内在的分工,之所以产生院线电影、数字电影,在网络上以载体来区分,这就是发展的阶段性。移动电影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群耀则表示,希望通过电影+互联网、以移动互联网赋能电影院的方式,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第二场高端对话围绕“内容为王 新时代网络电影的创作转型”这一话题展开,由UMG联播传媒、五度资本董事长夏锐主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王瑞教授认为,网络电影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类型偏窄,这是一个困境。如果网络电影能够实现更多类型,长远来看,是对电影的多样化贡献力量,就近看,也是给一些电影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机会。在著名编剧、导演张杨看来,网络电影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和标准,以前一提网络大电影感觉以网络为主的概念,实际上这些年很多片子制作成本是非常高的,质量也不错。实际上通过网络看电影的观众,审美也提高,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观众不会满足于过去的电影初级时代,对内容和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著名策划、制作人、独立批评家王旭东直言“内容为王,‘王’是好故事”。他举了一个例子,1984年中国电影市场百废待兴,但一批优质作品相继涌现。时代是为英雄开拓的,二十多年过去,这个时期我们讨论网络电影,如果没有英雄内心的力量,我们是抓不住创作的。
北京华录新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杰看好网络电影的发展,他说,在任何事物发展的前期,困难是必然存在的,我们需要有创作,有信心在中间挖掘好的故事、大家可以接受的故事。著名电影制片人魏君子谈到,观众的注意力是非常短的,在这样现实的情况下,无论是道具、美术还是其他方面所有都要好,但现阶段网络电影用画面追求视觉上、感观上、情绪上的东西比较困难,但这也是努力的方向。淘梦创始人、CEO阴超认为,过去几年大量人才涌入网络电影行业,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看,怎么样制作更好看,更有视觉冲击力,这是过去几年行业一直在思考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的。

聚焦网络电影产业发展,在本次论坛的第三场高端对话中,由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郁笑沣主持,与来自行业内的六位嘉宾围绕“行业先锋 网络电影思维与发展新格局”展开了主题讨论。
中国青年报内容合作部主任兼中青在线副总经理付豪杰强调了网络电影的内容精品化,只有精品才有更大的效应,他指出,网络电影量很大,精品不足,这个是目前大家都有的感知。网络电影《大地震》制片人、慈文传媒电影公司总经理罗劲松分享拍摄《大地震》的心得,他说,真正从大银幕到小荧屏,是符合电影发展的水平,适合当下欣赏水平的,希望中国的网络电影越来越发达。星宏影业总裁何汉认为网络电影现在要做精品,要投入更多专业的人才到这个行业,平台可以把内容细分,具体到受众的群体。大家现在都有压力,这就要求在创作中精益求精。微峰娱乐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斌今年开始涉足网络电影,他认为,从电影消费方式的选择来看,网络电影是一种新的补充。
奇门影业董事长、盛悦国际董事长王乃鹏表示,网络视频平台投入海量资金,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希望网络电影能够在盈利方面继续探索,争取获得更多回报。新片场影业总裁牟雪认为,网络电影发展才4、5年,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靠其他的实业, 4、5年的时间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和百年电影工业去比较,网络电影毕竟刚刚开始。
北影、川影全国唯一以“电影”命名高校汇聚

高校、电影业界代表共话电影未来的希望,探讨如何将高等教育优质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以先进的“产教融合”思路探寻网络电影人才培养路径。其中包含全国唯一以“电影”命名的两所高校北京电影学院和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他们培养的都是电影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教授认为,在视觉影像文化大爆发的时代,培养影像人才还是要培养基础的素质,还是要培养文化的基础性和人文内涵的熏陶,这才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重要的根本和基础。四川大学比较电影研究所所长峻冰教授分析了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背景,他说,不管是针对院线电影或者是网络电影,还是电视剧,剧作时代内容最重要,所以在这个前提下,网络电影要有创作元素,产业创作尤其是影视创作创意非常重要,这是不可复制的。峨眉电影集团(峨眉电影制片厂)党委副书记、总裁向华全在论坛上说,现在要培养未来网络电影人,可能要按网络原住民的特点,从小培养起来,像院线电影从中小学生做起一样,未来网络电影的人才培养既要满足,也要培养,还要引导。奇树有鱼创始人CEO董冠杰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网络电影行业,人才的加入会推动行业快速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中国院线电影市场储备后备军。网络电影愿意给青年电影人尝试、试错的机会,要敢于创新、认真创作,踏踏实实把故事打磨好。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黄小蕾认为,网络电影实际上真的可以给很多年轻人带来机会,要扎扎实实做好职业的规划,在职业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罗思副校长讲话
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副校长罗思副教授,从川影27年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影视制作人才培养的“前中后”期探索回顾,展示了教学的梯度。她表示,前期应以电影类型化教学为核心,先要培养好技术,才能让学生发挥天赋,再来谈制作。同时计划做一些创投类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中期要打好艺术审美的综合基础,在基础之上教育学生怎么做片场的员工,在不放弃审美的前提下,实行实用型教育,同时依托学校“融创影视基地”实现国际接轨。

她指出,后期则是学校设置的提高班,让学生深入更精尖的阶段,做好“小角色”,最终进入电影的终生事业。她还谈到,无论网络电影还是院线电影,在教育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教学创意,即要有“不被击败的创意、扎实的技术和匠心精神”。

最后,罗思以川影校训鼓励电影青年人“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



论坛结束后,罗思副校长接受了校园电视台采访,并与部分参加电影周工作的川影师生合影。
本次“高峰论坛”整个刘文辉公馆中座无虚席,亮点纷呈,在这座中西合璧的近现代建筑中,嘉宾们为中国网络电影事业的发展群策群力,通过平台、内容、产业和人才等多个维度的探讨和嘉宾不同视角的解读,为新时代网络电影的融合与破冰提供了新思路、贡献了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