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校网络理政平台 2024级新生录取查询 继续教育报名入口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题网 网上办事大厅 川影实验中学
网站首页   •  川影新闻   •  正文

“长江学者”、中传博导胡智锋川影讲学 纵论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发展创新

2016-12-19  点击:[]

12月16日,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莅临川影调研,并开展了“新环境下中国电视的发展创新空间”主题讲座。学院董事长黄元文、院长罗共和等领导出席,全体教师聆听了胡教授的精彩讲座。

胡教授就中国电视行业面临的现状,如何发展、空间在哪里,以及电视媒体如何创新三大板块向川影老师作了详细讲解。

在中国电视面临怎样的环境方面,胡教授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即“全球化”、“媒介融合”、“国家需求”。他举例美国说明了中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全球化挑战。他表示,美国的全球化战略首先体现在经济上,其次是文化领域,如“好莱坞”就是美国全球化最成功的案例,它成功地将美国价值推介至全球。而依靠广告生存的中国电视的产业格局在90年代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广告背后是收视率,来自美国的资本“索福瑞”公司提供了全球广告收视率的大数据,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深入了中国电视资本。再如人才及节目的外国化,目前收视率最火爆的中国电视节目均来源于国外,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全球化景观。

胡教授提出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媒介融合”。这意味着单一媒介很难存在。他指出,融合有两种理念和路径,一种是传统媒体出发导向新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另一种则是新媒体导向传统媒体,如网络媒体的新浪、搜狐、爱奇艺等的网络视频融入传统媒体。第三个关键词是“国家需求”。胡教授认为,目前在全球化环境下,西方体系主导是不争的事实。欧美300年间发生的三次大革命,即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社会革命分别解放了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了进步性的调整,建立了新型国家关系。而中国则是直到改革开放30年,才开始解放人、生产力以及对生产力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短短30年时间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是很了不起的经济成就。但中国依然笼罩在恶意的舆论环境中,这是由于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价值观的对峙,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体系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胡教授认为,中国迫切需要舆论和传媒的力量、影视艺术的力量向全球表达和平崛起的价值观,以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需要中国电视发声,这就要求青年传媒人奉献出巨大的力量,由此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胡教授接着讲授了电视媒体应如何发展,空间在哪里的问题。他说,目前中国电视面临收视率下降、人才流失的情况,但电视媒体依然有它的优势,即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日常化以及走高端大制作的经典路线。在“中国电视未来的出路在哪”这个问题上,胡教授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主体重构,即“生产主体、传播主体、营销主体”的重构。在“生产主体重构”这一概念上,他提出了“中央厨房”的全新观点,即通过“中央厨房”对现有人力资源按照传播规律而非简单的行政分割进行重新配置,避免传播资源浪费的情况。“传播主体重构”则是指单台封闭状态传播向“跨屏传播”转变。“营销主体重构”则是打破靠广告营销的模式,转变为“用户营销”。在这一点上,胡教授还提到了未来客厅功能的转变,即客厅的电视节目不再仅仅是节目,而是通过手机与客厅互动,与电视关联,甚至成为沟通亲情的场所,过去的“收拾户”自然而然成为了“用户”。

接着,胡教授讲到了电视节目应当如何创新的问题,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本土化道路,靠自己的人,打文化牌”的观点。他认为,应当在电视问政,综艺选秀,微电影、短视频等领域进行创新,尤其可挖掘社会民间影像,探寻中华文化的可行性。

随后,我院罗共和院长向胡教授提问。罗院长问到,对于就业来说,学生大量涌向新媒体,五年后的电视台会是什么规模,传统的教材、教师体系又当如何转型呢?胡教授回答到,新兴媒体技术是最先进、最前沿的,但这也存在巨大的淘汰率,并非十分稳定的状态。传统电视媒体从技术上来讲的确落后于新兴媒体,但电视的公信力,传承能力的强势以及历史经验,都使得它有巨大的潜能等待挖掘。未来也将走向“三网融合、三屏互动”的局面。从教育角度来讲,并非简单地跟随潮流就是好的,挑战同样意味着机遇。对于教师来说,应当从电视研究转向跨屏研究,学习能力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样你仍然能走在时代前沿。

我院黄元文董事长向胡教授提问,她表示,目前高校处于文化焦虑症的状态,面临电影出现滑坡,多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新媒体处于急功近利的状态。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坚守阵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耐心,媒介又应当如何进行融合呢。胡教授讲解到,影视教育体系的发展,是迎合当下急功近利的需求,还是着眼长期的人才培养,这是各大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面对“社会诱惑”,作为教授、学者依然应当有所坚守,与社会保持适当距离而非无脑追随,是能够受到尊重的做法。应当处于一种既坚守又跟进研究的状态。然后是需要有方法,运用零碎化时间进行学习,保持对时代快速的反应和敏锐程度。文化底蕴始终是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在任何媒介状态下,立于不败之地。

随后,老师们纷纷与胡教授交流互动,胡教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整场讲座充满学术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听讲座的老师们表示,胡教授独到的见解,创新的观点,清晰的逻辑表达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最后,胡教授以四句话作了总结。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影响成败。诗意提升现实。智慧改变世界。事在人为,中国需要有创造力和智慧的传媒人才,在传承中创新,才能让中国电视发展壮大。

上一条: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新年晚会暨颁奖盛典面向全国高清直播
下一条:川影新闻中心专访“长江学者”、中传博导胡智锋教授:川影在传媒教育创新中拥有自我优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