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至22日,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会军教授率表演、文学、美术等院系领导及部分部门负责人莅临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访问讲学。20日上午,随行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党委书记陈浥教授接受了新闻中心的专访。陈浥教授就北影相关情况及影视艺术教育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是专访实录。


记者: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在招收新生时的遴选标准都有哪些?主要看重学生哪几方面的素质和潜能?
陈浥:最重要是作为演员创作的素质,外形没有标准,每一个人对于漂亮的审美不同,学院认为更重要的是作为演员的基本素质,这是办学几十年来一直强调的。首先是作为人的素质,他一定要是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因为演员创造的角色是有信仰的。热爱表演只是成功的心态,但如果不具备成功的条件,再好的外形条件都无法胜任。当然还有信念、想象力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考量学生最关键的内容。
记者:您认为衡量一名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表演专业毕业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应该有哪些?
陈浥:一名优秀的毕业生首先应该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如果只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即使具备成功的心态,也不能说是一名优秀的毕业生。然后是在学校养成的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观念。至于对表演创作的规律性把握,很多学生都差别不大,优秀毕业生的核心拼的是文化与审美。如果只是具备很好的条件,拍一两部戏还可以,但能否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是衡量优秀毕业生的关键。
记者: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多年来为中国影视界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你们有什么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陈浥: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的关键特色是能够在镜头前进行表演艺术创作。初级阶段对学生的训练都是在舞台上,到了三年级以后进行镜头前的表演创作,这是学校得天独厚的特色。学校教的专业是全方位的,比如文学、电影、导演、摄影、美术等,电影表演创作的过程和这些专业是整体的合作,这不是一个演员能够单独完成的。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对电影理念和观念的掌握,能否融入到他的表演中,这才是关键。演员在阅读电影剧本的时候,须把整个形象全部完成,接着是把人物在镜头中的蒙太奇结构完成,再者是在剪辑完成之后,演员要融入包括声音、美术等整个角色的构想中去,这样才能明白其中的创作规律。
记者:我们川影是一所年轻的影视艺术类高校。您对我们学校特别是表演类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浥:希望川影学子多了解中国的文化、本民族的文化。如今娱乐化的倾向对学生的冲击非常大,要坚守文化阵地,就需要每一位学生能够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而不是出名的追求。走自己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艺术生命才会更加长远。
记者:最后请向喜欢您、喜欢北京电影学院的广大川影学子送上一句问候或祝福吧?
陈浥:祝川影师生身体健康,同学们学业有成,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