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阳光灿烂的七月里,我们远赴成都市大邑县的新民村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在这一次的三下乡活动中,我们增长了见闻,得到了成长,更领略到了成为一名教师的辛酸与幸福。现在,三下乡所有的下乡工作基本上完满结束了。作为下乡组带队老师,针对在下乡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和面对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作出了以下的总结。
一、实践过程总结:
7月11日,韩书记带领着学校校车团队和相关拍摄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送我们来到鹤鸣镇新民村。首先我们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对接上,随后新民村副书记牟书记带我们熟悉路线,一同进行实地考察。



7月12日,上午9:00采访72岁,49年党龄老党员冯国松老爷爷,冯爷爷非常健谈,是一位经历非常丰富和优秀的一位老爷爷。冯老爷爷告诉了我们很多自己的故事,经历,还有属于他那个年代的事迹,老党员同志的魅力在交谈中感受非常深刻。同时,冯老爷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了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的觉悟,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看齐!


7月12日,下午14:30采访了鹤鸣镇新民村王仕君主任,王阿姨今年55岁,党龄17年,在新民村已经工作20多年。听村上书记们和老师们都说,王阿姨平时工作矜矜业业,默默无闻,始终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态从事各种工作,对于村上的各项政策也都大力支持配合。


7月12日,晚上20:00,在鹤鸣镇新民村村委会播放电影《建党伟业》,同时在播放前一路吆喝着村民们来观看。


7月13 日,早上八点来到鹤鸣镇新民村杜家沟,新民村书记王书记和一位姐姐交代了当地的一个阿姨和叔叔,带我们认领当地无人看管护理的樱桃树。从徒步认路,到砍树,修枝,剪枝,分枝,绑绳,埋地桩,一步步让我们学会了对樱桃树的护理,从此,这片无人看管的樱桃树有主人啦—就是我们可爱的川影志愿者们!烈日当空,汗如雨下,每一个志愿者的衣服裤子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尽管非常辛苦,大家还是坚持着把原本的任务量完成。在这里,听到胡月玲老师告诉我们,之后会在这里挂上属于我们的牌子,真的非常兴奋!我们也不负此行,留下了川影人的印迹,留下了新媒体学院的印迹,更是留下了 彭俊成,胡承圣,陈卓,陶陵隆,邓文秀,黄亭婕,郑青青,许瑞,杨海涌,肖嘉欣,李坤静的印迹!




7月14日,早上八点多,王燕书记带着我们所有志愿者来到杜家沟马建伟马队长家,马队长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能人异士,十分好客,更是十分幽默,也难怪遇见的所有人都对马队长赞不绝口。同时,马队长还会七项技能(做过山号,磨石,雕花,写诗,画画,花卉种植等),一天的相处 确实让我们所有人大开眼界。
一上午的时间,马队长教我们磨石,从选石,粗纱粗磨,美工刀切割修整,机器打磨形状,粗沙磨平棱角,细沙定型,穿孔打蜡润色直至结束。马队长一步步教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步骤,我们每个人也都拥有了自己亲手磨出来的石头,都非常兴奋地戴在了自己脖子上,还在上面刻下了很有意义的内容。




到中午十二点,我们一行人又到了王燕书记家,王大爷和大娘热心招待了我们,王书记也亲自同我们一起完成了午饭的烹饪,感受到了书记一家人的温暖好客。
午饭完毕,马队长又带着我们上山砍伐雷竹,也叫了村里两位制作过山号能手的大爷。一下午的时间,制作了当地赫赫有名的过山号。过山号的来历也非常有考究,最开始是一种信号传递器,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山号在当地也慢慢转变为了一门乐器,村里喜事来临,或者有聚会热闹的活动,必定少不了过山号的表演,马队长也即兴为我们表现了一曲。随后,志愿者们也自发采访马队长,询问有关过山号的相关事宜和制作技巧。






临近傍晚七点,我们回到新民村村委会,参加了胡月玲老师和王书记组织的,关于新民村微创小组的讨论会。听着叔叔阿姨们讲述自己的创业项目,和他们一起讨论着,我们一行人也收获满满。同时同学们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微创小组们的叔叔阿姨们出谋划策,探讨直到将近十点,才结束回到住的地方。


7月15日,早上我们来到王书记家,准备开始我们的手工劳作的材料。我们制作的对象是做玉米馍馍,从掰玉米,将玉米子一粒粒掰下,洗玉米衣,玉米粒磨成渣,玉米面粉混合机器打的玉米渣,加白砂糖,包馍馍,放锅蒸半小时,最后出锅。




吃完同学们辛苦劳作的玉米馍馍和一桌子自己做的菜,我们来到了微创美食小组刘继红阿姨家开展防诈骗宣讲,民法典基础知识普及宣讲。好客的刘阿姨和杜大叔,非常热心地动员了很多当地的村民们来参加,听我们的宣讲。期间还有幽默热情的王大爷,带着音响喇叭,为我们大声宣传,吸引当地的村民。


宣讲完毕,我们也为大家放了电影《扫黑》,等到电影播放完毕,我们也采访了30年党龄的党员前辈刘阿姨和杜大叔。采访间,叔叔阿姨那为村民们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精神真的让我由衷佩服。特别还是两位年近六十的叔叔阿姨。临走,刘阿姨一句话告诉了同学们,让我印象深刻。
刘阿姨说:“同学们,你们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目标方向 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有希望,才能成功!”

7月16日,早上志愿者们一起出发,在新民村走访发放电信防诈骗宣传手册,但是遇见的很多上了年级的大爷大娘并不识字。志愿者们很贴心,拿着宣传手册对走访的大爷大娘,叔叔阿姨进行现场宣讲相关注意事项。好些大爷大娘非常热情,一直对我们说谢谢,我们费心了。最后还去了新民村附近的牟家营社区,仙鹤社区,仙鹤卫生站达成合作,留下了相关防诈骗宣传手册,增加全民的防诈骗意识。


吃完午饭,下午我们来到村委会,接受胡老师邀请,同社区组织的小朋友们一起互动,之后志愿者们带着小朋友画画,讲故事,场面十分温馨有爱。




待小朋友们都离开后,我们同胡老师一起探讨了有关乡村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交谈中,志愿者们各抒己见,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发表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举措。例如:为村里做涂鸦墙,设计各类网红打卡点(小吃街,灯光秀街,手工作坊街等等等等),建设写生基地…


谈论完毕,大家一致建议,对村上来说,组建一只新媒体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更表示了未来若有校社合作机会,一定再来为村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月17日,早上志愿者们从住宿地出发,来到新民村村委会,为上午的调研走访做准备。这一次的调研走访是应新民村社工组胡老师邀请,调研新民村村民们自己的一些需求以及对政府的相关意见的提出。由于村上在家的大多为大爷大娘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叔叔阿姨,此次的调研走访,志愿者们,徒步挨家挨户进行询问,将问卷调查的相关内容告知每一户家庭,并将他们的意见填写进调查问卷进行提交。




在32℃~34℃的高温天气下,一户家庭一份问卷,志愿者们也尽力完成了将近100份的调查问卷。

中午休息完毕,志愿者们来到为新民村修建鹤兴桥发起人的马爷爷家。在采访中,不难感受到马爷爷是一位非常热心肠的人,交谈中,也知道了不少马爷爷的光辉事迹,让我们一度敬佩不已!马爷爷为村上组织修建的鹤兴桥成为了新民村至今的交通要塞,此举也得到了全村人和政府部门的大力认可和表扬。在我们临走的时刻,马爷爷还一路目送我们为我们送行。

7月18日上午,胡老师,王书记同我们一起进行了对我们认领樱桃园的挂牌仪式。从那一刻起,这片原本无人看管,无人问津的小园子有了专属名字—樱园十一结义园。所有志愿者都是它们的守护人,看护人。离开之际,胡月玲老师还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看到大家惊喜的眼神,那都是满满的感动。



八天的时间,到了即将离开的时刻,留在新民村的回忆太多太多。从最初来到新民村,所有人满脸陌生,一脸踌躇到如今对每条道路的轻车熟路,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默默帮助配合我们工作的王燕书记,胡月玲老师,牟春兰书记,还有时常同情可怜我们的酒店老板,让我们开小灶,以及每一位帮助我们,喜欢我们,配合我们工作的村民们和干部们。一路走来到结束,我们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
二、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1.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
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们对新农村的思想。经济落后,一切都免谈。社会应该给予不发达地区以更多的关注,让雨露惠及农村。我们大学生应该加倍努力,为祖国的强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动脑。实践活动还促进了我们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增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增长了才干,发现了不足,激发了热情。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知识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广大同学的才干。同学们一起努力做问卷调查,一起上街进行宣传,一起表演节目,一起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等等,在合作中锻炼了我们分工协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在这次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专业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既为地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活力,又培养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使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消化,让大家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社会经验。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理论知识运用干实际的重要
形式,又能够很顺利的让我们做到做到了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达到两方面平衡的发展的理想目标。
3、展示了形象,发扬了学校作风,体现了专业特色。
通过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的风采,勇于挑战,不怕苦、不怕累。
通过这7天的洗礼,从新农村建设村到自然村,从老党员前辈到为人民奉献的普通群众,我们接触了农村里所有不同的角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我的能力,了解了社会的现状,更多的是带给的我们不少思考的角度,看清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如火如荼的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当前体制下,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要做到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方政府还要下很大功夫。从我们参观的新农村建设地区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只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占有一席之地。
我个人认为,应从改善农民工待遇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两方面同时入手,以减缓贫富差距,达到城乡的协调发展同富裕。也许,我的观点还很肤浅,不过这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改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下乡活动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大家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下,也都一一得到解决。其中的辛酸与感动,我想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我们将以此作为人生新的起点,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