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27日,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令人敬佩的北京电影学院谢飞教授再次莅临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作为中国电影界的“泰山北斗”,谢飞教授培育了第五代、第六代导演陈凯歌、田壮壮等著名导演。其代表作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银熊奖。谢老师来访期间,川影师生们抓住机会从他的讲学、座谈中学习、吸取经验,收获颇丰。4月26日上午,谢飞导演接受了学院新闻中心的专访,针对网络影视创作、传媒人才培养等诸多话题展开畅谈。

【传播方式的改变,其实是一脉相承】
网络发展为影视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发布平台。网剧、网文及微电影等成为当下影视创作的新潮流。
记者:谢老师,您怎么看待大众传播方式的改变呢?
谢飞:从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到今天的互联网,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数字技术带来的网络革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订一份报纸,一天、一周才能看到,现在一秒钟、两秒钟新闻就已迅速传遍全世界,但其本质仍是交流与传播。
记者:您认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媒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从事网络影视创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谢飞:现在的学生是幸运的,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到来使传媒业有了本质性变化。这就要求传媒艺术专业的学生们加强学习,更快掌握互联网技能,勿忘传媒本质的目的与精神,这样才能在传媒领域获得位置,做出贡献。
【影院市场蓬勃发展,网络革新注入活力】
记者:除了网络影视风生水起,近年来国内的电影产业发展也很快。在您看来,这是为什么?
谢飞:中国从2003年以后,影院的确发展非常快。这里面有个误区,按照全球范围来说,如今影院放映是在萎缩。但中国90年代,在将近10多年时间的改革之后,电影播映从过去100亿人次降到1亿人次,受众逐渐从碟片、电视等方式看一些非传统的影片。政策扶持以后,电影开始改变“停滞”,去年我国的观影人次就达到了8亿人次,今年估计会突破10亿,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影院市场还将迅速发展。
记者:网络的快速发展,会对传统电影业造成冲击吗?
谢飞: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观看电影是不可阻挡的。电影作为大传媒发展中的一部分,现在也越来越融入互联网,如果还照以往独立门户的方式去做,是很难成功的。

【立足长远 新技术新思路助推人才培养】
记者:无论是做传媒还是电影都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吗?
谢飞:应该是,你们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不仅着眼于电影,还关注电视行业。就过去二三十年学生毕业情况来看,电视行业的工作率和就业率都比电影高多了。
记者:为了让学生们走向社会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学以致用,做出贡献,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谢飞:学习新技术、新思路,不能故步自封,守住老观念不松手。

【谢飞教授川影寄语】
记者:就我们学院以往的教学方式,您怎么看?
谢飞:川影非常具有民办学校的特点,有个性,培养了很多知名的主持人、演员。比如大家熟知的李佳明、谢娜、李易峰、杨乐乐等,川影的名声在外是如雷贯耳的。希望广开思路,培养更多高精尖的传媒人才。研究类似在韩国影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中蹿红的“宋仲基”“都敏俊”是如何以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式获得观众认可的。
记者:川影与北影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您认为川影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扩宽思路,进一步深化与贵校的合作?
谢飞:你们有自己的特色,能培养出大批人才,有自己的风格,大可不必跟北影亦步亦趋。昨天我在安仁校区看到你们的表演、舞蹈、播音主持、空乘专业,形式多样。相较于传统的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你们学院独特的风格在这个大互联网、大传媒时代做出了教育上的新意。
记者:谢老师,您几次来到川影,不知道我们学校和学生留给您总的印象是什么?
谢飞:我感到大家非常热情和守规矩。昨天在安仁校区,看到学生们等到中午12点开校门才出去,顿觉校方管理很严格。还听说早上8点上课,以清空宿舍的方式规范同学们按时到班上课,这种严谨的教学制度,对于培养学生守时、有秩序的良好习惯,非常有帮助。这种品质也恰好是作为一个传媒人所必须具备的。所以我对川影的校风和管理,十分赞赏。

和谢飞导演交流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时俱进的思想,给在场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代电影人的风骨。他们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开拓新思路,紧跟新潮流,承前启后;他们为研究电影教育、扶持传媒人才、规范电影市场而不辞辛劳;他们用自己诗人般的艺术理想和情怀,以一片赤子之心,真正承担起一位优秀艺术家的使命。采访接近尾声时,谢老也祝福川影学子能够在互联网媒体大发展的时代,走在事业的先锋,祝福川影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传媒新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