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28日,著名电影艺术家、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金鸡奖评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穆德远教授访问皇冠227特邀申请大厅。期间开展了讲学、专访及座谈,学院董事长黄元文、院长罗共和、党委书记罗映光、副院长王潞明、名誉院长王冀邢等领导热情接待了穆教授。

北影与川影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北影学者郑国恩、张会军、陈山、汪流、侯克明、宿志刚教授等先后来我院指导工作、授课。去年12月,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合作,为做大做强中国电影教育事业共同奋斗。目前,川影选派的8名教师正在北影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专业学习、交流。两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少共通之处,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十分重要。于是,大受学生欢迎的北影谢飞教授刚为川影做完讲学,穆德远教授也来到了川影,两位德高望重的电影艺术家、教育家的先后莅临,将北影课堂带入川影,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影视行业技术带来,学子们着实受益匪浅。

4月27日,拥有丰富实践经验、高超技术与思想深度的重量级人物穆德远教授在金牛、安仁两校区分别开展了讲学。在同学们期待的掌声中,穆教授步入大剧场,带着对电影的热爱和对摄影摄像的执着,分别从影像、情节、视觉美感的构成、电影影像的发展几个方面展开,整场讲座,学子们热情昂扬。
据悉,这不是穆教授第一次与学院有交涉,23年前,穆教授曾带领我院学生参与拍摄。20多年后再续情谊,穆老师说:“与学院的学生相互交流和共同相处了几个月,发现他们是一群有能力、上进、肯学、能吃苦的好孩子。”正式讲学前,穆教授打趣到:“感谢学院的热情、鲜花、大家不断的掌声。这鲜花还真让我有点儿吓着了!”穆老师的开场语让现场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电影是一门需要付出一生努力钻研的艺术”
电影是一生都在寻求准确,不必寻找与众不同,找身边最准确的事、生活中的事。在电影《毁灭之路》中,穆老师分析了他见过的最凄美的雨景,用影像去表达美景,传达凄美。他说,表演要准确,台词要到位,影像的表达更是重要。好的电影要学会追求对影像的执着。穆老师还亲自拟声模拟《地心引力》中引入太空时发出的“吱吱”声,学生们纷纷模仿,台上台下交流氛围浓烈。在“如何制造气氛”上,穆老师结合实战经验分析了电影《牛角士》。他还展示了自己即将开拍的《成吉思汗新》剧照,引来同学们一片惊呼!学生们边听边感慨:“穆德远老师实在是位不可多得的大师!”
“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影都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
穆老师说,电影情节必须生活化,要学会用剧本讲故事,人物应该有动作,去推动情节的发展。审美能力和视觉美感对电影人和摄像来说是不能缺少的,这两样东西要内心有货,多学多听多看,平时的积累不可少。同时,他告诫同学们要让自己的干货储存量足够,希望同学们多看世界经典电影,多去分析和总结,多看书增强文学修养,不能半灌水响叮当。

“必须走进摄影棚”
穆老师还表示,艺术概论很枯燥,但是必须学,但不是只学艺术概论就可以了。对于摄影来说,必须要走进摄影棚。多练,多上手,多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摄影表现手段上要学会光线造型,无光无造型,要多推敲光线如何生动。穆德远教授带来多部优秀作品片段讲解光线的控制,分享了《飘》与《地心引力》,同学们听后说:“以前看电影感觉都白看了,没有这样细致地分析过。”

“研究过欧美的过去就能看到中国的未来”
必须把欧美美国电影引进中国,才能使中国电影发展走出去。中国这块大蛋糕要世界来分,只有一起分,引进来才能走出去。所以学好英语是关键,20岁认认真真开始学英语也并不晚。要看如何把握自己的时间,莫负光阴,多做实事。

学生提问环节,现场的学术氛围探讨和深究更为浓厚。一位摄影系的学生问到如果时光倒流,穆教授在重回20岁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穆老师简简单单回答了五个字“好好学外语”。
当同学问到“你是支持我们原创还是改编”时,穆老师连连点头夸这个问题问得很恰当。他说:“学画画最好的方式是临摹。其实做电影和学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也是需要临摹的,既要原创也要改编。在光、移动、影像这些技巧性方面是可以模仿,掌握技巧从学习别人开始,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鼓励原创,但不能违背规律,要符合规律,使你的情节经历新鲜起来。”
在对如何选择影片观看这个问题上,穆老师说:“学这块儿的应该把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影片挨着看,然后分析,要全部拉片,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一帧一帧地放慢了看。包括运动的长度、调度。”最后,穆教授讲到:“看电影和做电影一样,都要学会删除垃圾时间,停顿就是垃圾,有垃圾时间的就不能看。存在垃圾时间的原因是容量不够,不注重细节,跟写作惜墨如金一样,做电影也要惜墨如金,电影是门艺术。”

最后,穆老师说,这次来川影感受到了学院的礼貌,学生们的热情。赞扬学生们在专业学习上的深究,提的问题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空、大、俗,同时还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再来学院给同学们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