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国电影界“泰山北斗”“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先生再次莅临川影讲学。首先在安仁校区带来一场引领最先进影视传媒教育理念和行业前瞻性的《导演与创作》主题讲座,川影院长罗共和、名誉院长王冀邢、青创中心主任汤溪、导演系副主任罗逊等领导出席。

德高望重的谢飞教授在全球影视业界、教育界享誉盛名,得到行业、教育界的无比尊敬,第五代、第六代导演陈凯歌、田壮壮等著名导演均是谢老的学生。谢老在川影拥有大量“小粉丝”,去年12月,谢老就曾莅临川影讲学,他的观点是“做文化内涵电影,也要做电影企业家”,赢得学子们的满堂彩!与川影建立了深厚情谊的谢老,怀着对学生们的关心与期待再次来访,现场传授宝贵的影视理念与实战经验,川影学子兴奋极了,纷纷赶到现场聆听谢老师讲学。

学生们首先观看谢老师的电影《香魂女》《黑骏马》,在贡院二楼会议室,谢老与导演系青年教师及尖子生展开座谈。座谈会上,谢老多次强调文学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对学院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及建议。他说,编导合一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做“通导演”是必须要奋斗的目标,应当加强同学们的通史文学教育。同时,根据学院状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方法,本科抓基础,增加文化修养,培养“生产型人才”,将来在社会上才能立足,研究生进行高层次教学,精心培养影视界的优秀人才。

谢老还对系领导的问题“本科四年讲什么”作出解答。他说,首先通史教育是首当其冲的,其次对于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等也应加强,扎实基础,多让同学们进行表演练习,在练习中提升情感、调度等方面能力。他提到,电影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需要每个同学有很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团队精神,学会奉献。对于毕业作业这块,短片是培养学生最好的方法。

在与尖子生的对话中,碰撞出不少火花,谢老师高度赞赏学生对于专业问题的思考有深度、广度。谢老师指出,年轻时应该按照教学步骤学到真本事,导演是团队合作,别老想一鸣惊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踏踏实实地丰富自己,不管是人脉还是知识都要多积累,以后出社会就有不少优势。

当学生问及如何打破影视作品的常规时,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艺术家永远希望突破,可是做出的东西只有小部分人欣赏。对于你们青年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可以突破,但一定要在掌握常规之后再变形,先掌握牢固再让它活起来。”
对于“镜头跳戏”问题,谢老师也作出了细致地指导。他认为,法国“蒙太奇”已经把镜头的技法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多去看常规的剪辑方法,不用太强调镜头的个性,更多注意镜头的流畅性。

谢老师还指出,在拍摄电影方面,亲身经历每一件事倒完全没有必要,应该靠直接或间接去体会,他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设身处地去理解角色。每个人的生活阅历都不一样,深入去了解各行各业的人和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才有说话权。
学生问及如何将商业片和文艺片更好地结合,谢老师强调,适应市场,适应时代的需要,迎合观众的口味是商业片的现状。想要把文艺片和商业片紧密结合不太容易,目前学生们要老老实实选一头,踏踏实实把它做好,年轻人要懂得设计自己,科学地规划未来。

谢老师还强调了多看书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最应该读,许多经典被拍成作品被大家熟知,可以在看完作品之后再看看原著,带着问题去思考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多读书,各方面的书都要涉猎,还可以培养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艺术的兴趣。”
谢老师与川影师生的交流,学术氛围浓烈,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开阔的文化视野,令人回味无穷。

下午,谢老师马不停蹄地在安仁校区大剧院展开《导演与创作》讲座。在场同学们都认真极了,他们深知这场讲座的重要性,每位同学都积极认真做着笔记。谢老师以《香魂女》为例,就“导演对剧本的选择与加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他告诫同学们,要带着问题和思考去看别人的作品,在影视作品商业化、文学边缘化的大背景下,更要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培养人文文化素养,一个好的导演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都要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任何一个时代都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对当代作品要有包容心,让思路更开阔一点。


活动最后,同学们不自觉地起立,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再次对谢老先生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



请继续关注“谢飞先生川影行”系列报道,谢老师还将在川影金牛校区开展令人期待的《导演构思》讲座。